- 一般公示公告
-
索引号/2025-00939
-
发布机构000014348/2018-00278
-
文号
-
发布日期2025-10-14
-
时效性有效
石屏县龙朋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
项目名称 | 石屏县龙朋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 |
项目所属行业 | 商贸物流 |
项目建设地点 | 石屏县龙朋镇城郊北面土库房村 |
项目概述 | 本项目设置功能齐全,区位优势明显。项目建设地址“建水-峨山”公路0.3公里,距即将修建的峨—石—红高速路口0.3公里,距通海—至龙朋段高速的开口处0.3公里,距S212省道0公里。 |
项目建设内容 | 建设规模:项目开发用地总建筑面积91589.00㎡,其中:市场内街面总长1270米,宽16米,面积20320㎡;场内固定门市建筑面积51000㎡;市场防雨防晒棚5269㎡;农产品加工区建筑面积15000㎡。 建设期限:两年。 占地面积:110亩。 |
项目配套条件 | 1、项目优势与机会:一是项目建地址距“建水-峨山”公路0.3公里,距即将修建的峨—石—红高速0.3公里,距通海—至龙朋段高速的开口处1.2公里,距S216省道0公里。同时,12个村委会,64个自然村,村村通水泥硬化或柏油路基础条件较好,交通便利,交通区位十分明显。二是辖区内水资源充足。有大小龙潭5个,其中:小路南龙潭为石屏县境内出水量最大(每秒1立方米);有大小坝塘110座,其中:小一型水库1座、小二型水库10座;河流有甸中河、小路南河。三是有耕地面积57399亩(复种面积达10余万亩),其中:田24012亩,地33587亩,土地肥沃,有机质含量高,土壤酸碱度偏酸性,土壤多为红壤,适宜种植蔬菜,可实现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种植,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理想产地。四是龙朋镇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,素有“烟盒舞之乡”和“野生菌之乡”美誉,多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,2011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“商贸型特色小镇”,2015年被国家评为“国家重点镇”,2018年获国家级“森林、康养小镇”。五是龙朋在1953年至1958年期间曾为原龙武县县政府所在地,区位优势明显,商贸繁荣。 2.项目产业配套情况:石屏县龙朋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,占地面积110亩,预计总投资26919.55万元,项目于2013年起动,一期工程项目投资2500余万元,完成项目征地、用土平整、水力、挡土墙、大门等工程。2017年4月,二期工程开工建设,累计投资2700余万元,完成钢架集贸市场、商贸楼、办公楼、管理房、自来水、污水管网设施及交易市场硬化等设施建设。项目由于投资不到位,项目功能区未充分完工,交易市场除当地街天进行农副产品、禽畜交易外,交易市场基本处于闲置。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具有集高原特色农业加工、农产品交易、现代物流、商贸为一体,产业链配套完整。 3.项目前期准备情况:完成可行性研究,并完成一期、二期工程建设,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5200余万元。项目所需土地,手续已基本完备。 |
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| 投资估算:石屏县龙朋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总投资26919.55万元,其中:建安工程费21285.20万元,工程建设其他费3002.75万元,基本预备费2231.60万元,建设期利息400万元 筹措方式:企业自筹资金2.4亿元,申请政府支持0.3亿元。 |
项目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| 除国家、省、州给予的优惠政策外,项目所在地给予土地、税收、金融、市场准入等优惠政策。同时优先在用水、用电提供便利。 |
市场预测(分析) |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。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、市场主体规模小、流通环节多、流通信息服务滞后、农产品流通领域法律法规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,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,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,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化、国际化程度的稳步提高,农业和宏观经济的互动性增强,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,鲜活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,部分地区出现买难、卖难交替的情况,价格的暴涨暴跌也时有发生,应尽快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。 农产品流通上游连接农业生产者,下游连接城市居民百姓,是关系到国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领域,必须加快发展。近年来,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从市场数量、摊位数、营业面积、交易总额及单位成交额等方面来看,均呈稳步增长的态势。 目前,石屏县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仍然滞后,不能完全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,主要表现在:现有市场过于分散,容量太小,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,批发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,功能不完善,加之没有很好的管理服务体系,农产品储藏、加工、运销能力严重不足,农产品流通的中介组织发展滞后,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,这些因素制约了市场发展和农产品流通。 石屏县农特产品交易市场项目,有利于调整当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,特别有利于促进该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,并带动邻近四个乡镇及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解决农产品“卖难”问题,增加农民收入,降低农产品加工、流通成本,提高流通效率,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就业,保证城市农产品供应。 |
项目盈利模式及初步效益分析 |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。本项目以石屏县北部片区高原特色农业为主导,以示范物流基地为起点,以深精蔬菜加工为重点,充分整和产、销、运等各个环节,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、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要求,推进石屏县蔬菜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,改变石屏县北部山区夏季都种小铁头,冬季都种白萝卜的单一产品生产结构现状,加快形成全年多品种(荷兰豆、四季豆、甜脆玉米、娃娃菜、西葫芦)等20多个品种均衡生产格局,实现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。本项目通过产业园+龙头企业+种植户三者有机结合,采取“园区+公司+基地+农户+标准化”的产业化经营生产模式,推动订单生产可实现优势互补、资源合理配置, 制定最低保护价,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则随行就市,保证农民保底增收。 项目实施后,可带动16000户农户种植90000亩蔬菜,带动农民增收约52000万元。解决当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,提供3000个工作岗位。同时,可带动第二、第三产业的发展,推动龙朋的社会进步与经济繁荣。 综述,项目着眼进一步完善蔬菜生产的产业链,供应链,大力发展名、优、特蔬菜水果品种,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多的无公害、有机果蔬,使石屏县北部片区水果、蔬菜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。起到连接城乡,平衡产销的作用。对于促进农民增收,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,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。 本项目按开发企业营业税税率为5%,其附加费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,分别按应缴营业税的7%和4%计算,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为收益率为4.13%。全部投入回收期:10.63年。 |
项目风险分析 | 本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、资金、科技、人才及加工工艺的竞争,随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不断转型升级,人才、科技的竞争越来越强烈,拥有人才、拥有管理技术就拥有市场。 因此,一是要通过人才的引进、培养,降低技术上风险;二是要在设备的购置上,必须是国内为最先进,降低能耗,提高产量,降低生产成本,增强市场竞争力;三要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,提高产业链的增值效率,分散风险,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,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;四是要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,提高管理水平。 |
合作方式 | 独资、合作、参股等。 |
联系方式 | 联系单位:石屏县龙朋镇人民政府 联 系 人:王云祥 联系电话: 0873-3174788 传 真:0873-3174774 电子邮箱:2361803772@163.com |